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带答案河南天一大联考)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带答案河南天一大联考)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绝密*启用前
天一大联考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四)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笔把答题卡时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亚文化,通常是指种种非主流、非普适、非大众的文化。亚文化群体,许多是所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亚文化则是青少年亚文化。
    应该承认,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的是部分没有或者暂时没有进入主流社会体系、获得主流文化认可的“边缘”或者“孤独”人群的文化自我认同。所以,大多数亚文化都是那些尚未获得足够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青少年以及社会中各种少数人群体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暂时使他们获得文化身份认同,表达自我,发泄焦虑和苦闷,消除在成长过程、社会化过程中内心的隔绝感、无意义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文化往往体现出一定“合理性”。如果无视这种合理性,采取简单粗暴的压制和排斥态度,往往不仅不能解除两种文化之间的紧张度,而且还可能对亚文化人群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亚文化正是各种非主流人群的精神抚慰方式。
    过去,文化话语权主要由精英支配,多数情形下,亚文化很难在大众传媒、主流社会中得到直接呈现,因而带有某种“地下”“半地下”特色。如今,在拆除了文化门槛的互联网时代,亚文化获得比过去大得多的话语空间,传统的文化“把关人”“看门人”“过滤人”作用被弱化,任何人都可以相对自由地进行文化表达,亚文化可以较为畅通无阻地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它们往往体现出比主流文化更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以至于很多人都会感觉到“二次元”生活并非只是出现在虚构世界中,它常常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待亚文化便成为主流文化必须积极面对的挑战。简单粗暴的压制、抑制、打击,在互联网时代几无可能,而且还会引发亚文化更加强烈的对抗,从而导致部分人与主流文化之间更深的鸿沟。但是,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会造成亚文化泛滥,社会核心价值碎片化,文化对抗会更加频繁。从文化发展经验来看,除了对亚文化进行适当管理以防止其从“地下”堂而皇之地成为“主流”之外,也应适度宽容地对其进行疏导、引导、吸纳,使之对主流文化的对抗性减少到最低,使其文化的合理性被主流文化最大限度地包容,从“对峙”走向“转化”,减少文化冲突,达成更多文化共识,既是主流文化应对亚文化挑战时应有的态度,也是主流文化自身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客观需要。
(摘编自尹鸿《面对亚文化:客观看待,积极转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亚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主流文化的,以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为主要群体的大众文化。
B.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符号,亚文化反映出社会生活中部分群体的文化自我认同。
C. 亚文化是各种非主流人群表达自我,发泄消极情绪,消除内心的无意义感的精神抚慰方式。
D.互联网时代的亚文化传播范围更广泛,任何人在这个时代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文化表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述的主要对象,并一步阐释了亚文化的内涵及存在的意义。
B.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逐渐深入,揭示出亚文化的存在对主流文化的意义。
C.第三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写出亚文化在进入网络时代前后不同的传播特点。
D.第四段指出对待亚文化的不同态度而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正确对待亚文化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定情况下高于主流文化,但在过去却很难在主流社会直接呈现和传播。
B.当前主流文化中传统文化“把关人”作用被逐渐弱化,而亚文化的话语权得到扩大,两者此消彼长。
C.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是相对来说的,对亚文化简单粗暴地压制或放任自流,都不利于达成社会文化共识。
D.为方便主流文化革故鼎新,主流文化可适度疏导吸纳亚文化,包括其合理性,减少其对自身的对抗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城里乡下
熊培云
    偶尔,焉瓜真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作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现在,他们有23万元了。
   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6000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1000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5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到网上,标价15万元。焉瓜想,13万也卖。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13万。“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
    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虽短,伹情节也有波折,如写焉瓜两口子梦想在坡里买房,伹存钱不够,琢磨着要卖掉老家的房子,就是卖房也有小波折。
B.“不想买房子,想咋抽就咋抽”,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表现女主人公为了攒钱在城里买房于,希望丈夫少抽烟的心理。
C.小说通过对老家“牵中花香椿树”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既显示了乡村自然环境之美,又反衬了城里育人环境的优越。
D.小说中香椿树的故事情节的展开起着很大的作用:既体现着老房子的独特之处,又是买房人喜欢的原因;还寄托着焉瓜对老家的情感。
5. 小说中焉瓜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说以“城里乡下”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A.小说写焉瓜夫妇俩在城里打拼生活,展现了当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小说善用对比,将焉瓜梦寐以求的单元楼房与乡间的房屋院落进行对比,表现出不同的生活追求。
C.小说以焉瓜在城市买房一事为主线,以卖房为辅线,不断穿插夫妇俩的日常生活,充满生活气息。
D.小说中城市的人想法设法回到农村颐养天年,而土生土长的农民却要挤进都市生活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5.请简要概括分析焉瓜的人物形象。(5分)
答: 
6.小说不止一次提到“香椿树”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木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材料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6月,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呈扩大趋势。2017年,50岁以上网50岁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达到10.6%,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了互联网之中,他们与年轻人在接入方面(包括设备、基础设施、技能等)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
    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但一些看似年轻人专属的便捷功能也开始融入中老年人生活当中,如看视频、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打车服务等。在网上信息获取方面,75.8%的中老年人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过半数的中老年人(56.6%)可以自己搜索,还有近半数中老年人(45.9%)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根据焦点组访谈的分析,中老年人上网浏览的新闻以国家和社会时事新闻为主,较少关注娱乐新闻。主要的搜索内容包括菜谱、出行、旅游相关信息。浏览的公众号文章主要围绕传播正能量、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小窍门等话题。
(摘编自《我国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
材料二:
    根据调查数据,46.3%的中老年人表示从未用过手机支付,36.4%的中老年人表示偶尔用,17.4%的中老年人表示经常用。中老年人是否使用手机支付与是否绑定银行卡有很大关系,绑定银行卡的中老年人中,高达92.4%的中老年人都用手机支付,其中41.5%的人经常使用,50.9%的人偶尔使用。而未绑定银行卡的中老年人中,则有28.5%的人使用手机支付,仅有1.7%的人经常使用,26.8%的人偶尔使用。

 

 

 

 

(摘编自《我国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
材料三:
   中老年人的信息甄别能力较弱。如果将受骗定义为诈取钱财、欺骗感情、传播谣言等多方面,表示在互联网上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发觉受骗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有68.3%的中老年人表示“不寻求帮助,当经验教训”。可见,中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需要强化。
    为此,专家们呼吁:要强化互联网“客错”机制,构建中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联网生态。比如互联网平台设计撤回机制,社区和家庭帮助中老年人积极采取补救和自我保护策略,并且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培养和规范网络安全环境。
(摘编自《中老年人网络维权意识需强化》)
材料四:
   不管是走路、坐车还是吃饭、休息,都在低头玩手机;半夜不睡觉,挑灯夜战只为追剧,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近日有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变得“一网情深”,甚至成为“网瘾老人”。
    在智能手机、电脑十分普及的当下,老年人学会运用网络,能够更方便获取资讯信息、进行沟通联络,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一枚硬币有两面。老年人一旦过度依赖甚至上网成瘾,则有诸多弊端。从身体方面讲,长时间上网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眼疾等多种疾病。从心理方面看,本打算缓解孤独,却是“朋友圈越发越寂寞”,反而增添空虚感和焦虑感。
    随着互联网深度嵌入社会生活,老年人正成为上网生力军,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正融入互联网之中。发扬亲情孝道、给予社会关爱,帮助银发低头族提高网络素养,他们的网络生活中才能有同样灿烂的夕阳红。
(摘编自《给银发低头族更多关爱》)
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调查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许多老年人学会了运用网络,看视频、手机支付等便捷功能也逐渐走入他们的生活。
B.老年人上网浏览的新闻以国家和社会时事为主,还关注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等话题。
C.近九成的老年人绑定了银行卡并使用手机支付,其中经常使用于偶尔使用的比例相差不多。
D.认为手机支付比较安全的中老年人中,近三成经常使用,超过半数的人偶尔使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信息方面,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应用技能比较容易掌握。
B.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手机支付取决于他们对互联网手机支付安全与否的认知。
C.中老年人对互联网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容易上当受骗,并且发觉受骗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
D.老年人本为缓解孤独而进入网络世界,一旦上网成瘾,就会给自已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危害。
E.随着互联网社会生话的深入,老年人正成为上网生力军,因此提高银发族的网络素养势在必行。
9.针对中老人在互联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概括互联网时代怎样提升老年人的网络生活的幸福感。(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一 13 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古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后吉为车骑将军军市令,迁大将军长史,霍光甚重之,入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昌邑王刘贺即位,以行淫乱度。吉秦记光曰:“ 遣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光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宣帝初即位,赐吉爵关内侯。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返莫能明其功也。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上大贤之,封吉为博阳侯。邑千三百户。吉上书固辞,自陈不宜以空名受赏。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猗吏问,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①,秦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所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吉曰:“ 西河太守杜延年明于法度,廷尉于定国执宪详平,太仆陈万年事后母孝,此三人能皆在臣右,唯上察之。”上以吉言皆是而许焉。及吉薨,御史大夫黄霸为丞相,征西河太守杜廷年为御史大大夫,会其年老,乞骸骨,病免。以廷射于定国代为御史大夫,居位皆称职,上称吉为知人。吉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B.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C.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D.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丙吉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宣帝为武帝的皇曾孙,因卫太子之事牵连收监狱中。
B. 丙吉内敛厚道,不自我夸耀。宣帝即位后,他绝口不谈以前自己曾救助过宣帝,有恩于他,皇上认为他很贤能,给予丰厚封赏,他坚决谢绝。
C. 丙吉心系百姓,善顾及大体。他外出碰上牛喘气吐舌而停下探问,掾史问其故,他说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有什么灾害。
D.丙吉善于识人,受皇帝赞许。他病重时指出黄霸、杜延年、于定国等各自的才华,被宣帝采纳,他们在官位都很称职,皇上称赞丙吉知人。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
译文:  
(2)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①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②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杨巨源:唐朝诗人,江州司马即他的朋友白居易,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之时。②惠远:东晋的得道高僧慧远和尚,曾居住在庐山的东林寺。
③雨花社:即佛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用语自然,如家常口语,询其近况,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熟稔与深厚情谊。
B.颔联中写出友人饱览自然的秀美风光的生活状态,表达诗人对友人这种豁达人生观的肯定
C.岁末之时,诗人虽万般思念江州故人,但“离鸿断”、锦书难拖,更不能与友人相伴
D.诗人或豁达、或感伤,表现出既想让友人安于现状又希望友人能大有所为的矛盾心理
诗人并未因朋友身处困顿而在态度上有所改变,全诗语言温柔敦厚,真切深婉
15.本诗的悄感深挚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三句塑造了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自信而富有才略的儒将形象。
(2《登高》 中,杜甫看到峡江秋景,百感交集,以“   ,   ”两句来抒发自己异乡漂泊、年老多病的无限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群众都说吕建江生前是24小时不下班的好民警,他用从警以来日日夜夜永不停息的坚持,书写了一个民警生命的山高水长,温润情怀。
②汉字是贯通古今、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汉字肩负起贯通古今的使命。
③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而学校无论是有意掩盖暴力事件,还是奉行大而化之的和事佬心态,都无助于真正遏制校园暴力。
④读书有苦有乐,光讲读书之苦,不讲读书之乐,不是科学的读书观。而古代的头悬梁、锥刺骨等刻苦攻读的做法,在当代教育思想中不足为训。
⑤ 对于这些用于创新创业的勇士来说,他们敢于卧薪尝胆,敢于孤注一掷,在荆棘丛生的创新创业大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终,赢得了成功。
⑥当今的文化人也应抓住难得历史机遇,苦心孤诣,精雕细刻,努力创作出一些代表时代高峰的文化经典,我们的文化自信才有不竭源泉,可永葆青春。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自身身体状况的下降,很多不法分子就把眼光瞄准了这一特殊人群,用各种虚假宣传手段哄骗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
B.美国癌症协会的资料显示,丙烯酰胺能增加小鼠或大鼠的癌症概率,但实验的剂量相当于人们饮食摄入量的1000至10000倍。
C.汉字由于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读者,所以一般采用拼音先行的方法来帮助汉语初学者快速入门。
D.异国他乡的春节文化大餐,不仅将蕴含在春节背后的历史人物、风情传统、民族地理等更深层的文化形态向世界展示,而且能满足广大海外同胞乡土情怀的需求。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今天有幸请到了李教授来给大家作报告,你们这些晚生定要认真聆听啊!
B.令爱出身书香门第,乃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C.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本店将于近期开展上门惠顾活动,将服务到家。
D.这次交流会主要是为年度盛典的举办献计献策,希望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姑妄言之。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纸质阅读似乎日益式微,①   ,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之中。而随着主题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兴起,②       ,遍布大中小学校。“查阅”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为查阅而查阅,凡事都让学生查资料,③     ,而目前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并不充裕,显然,这样的电子阅读方式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也是不利的。
21.下面是小志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两人的话语在逻辑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请结合语境,说明其中不合逻辑的三处的原因。(5分)
    妈妈:“你已经上高中了,放学不抓紧复习功课,有一 点时间就跑去打篮球,这样下去你的成绩怎么能进步呢?”
   小志:“我的作业在学校都都写完了,功课也就复习好了,怎么就不能打球了?"
   妈妈:“你要想三年后考个好大学,就得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好成绩都是时间堆出来的。”
   小志:“我…… ”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在近期的《新闻周刊》中就罗列出三个不同的“网红”:
  全程英文演讲,穿插法语、俄语、瑞典语和中文,在巴黎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 82岁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凭借风趣优雅的致辞成为网红。张弥漫六十多年不变初心,从事古生物研究,在无人喝彩的岁月里用平凡创造不凡。
   王宝强出席评选最差电影的“金扫帚奖”颁奖典礼,这是九年来第一个到场领奖的人,手拿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的王宝强,坦诚接受评选结果,为自己的影片《大闹天竺》向观众致歉,并表示一定会努力创造出观众喜欢的作品。
    沈阳女孩璐璐,从母亲去世时开始,坚持在自己的微博中为母亲写信,六年来,1500多封记录家庭琐事的天堂信件,令每一个为人子女者感动。
   你认为他们为什么成为网红?请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相关试题:
没有相关试题

  • 上一个试题:
  •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 | 触屏站|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